联盟概括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重蹈“出行服务公司”覆辙?——Robotaxi热潮的诱惑与陷阱
 作者:站长 日期:2024/8/19 10:19:24 人气:65 标签:行业资讯   

重蹈“出行服务公司”覆辙?——Robotaxi热潮的诱惑与陷阱|长沙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重蹈“出行服务公司”覆辙?——Robotaxi热潮的诱惑与陷阱,长沙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分享到:

武汉无人出租车的崛起,再度将无人驾驶技术推向了市场的风口浪尖,激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众多汽车制造商紧跟时代潮流,纷纷宣布了他们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战略计划,展现出对这一前沿领域的浓厚兴趣与坚定布局。然而,在这一片热忱之中,也不乏冷静的声音。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李斌,以其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无人出租车模式的审慎态度。他明确指出,蔚来专注于“解放驾驶者的精力、降低交通事故风险”这一智能驾驶的核心社会价值,而非单纯追求无人出租车的商业化落地。这一立场,无疑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路径提供了另一种深刻的思考。
  车企间对于无人驾驶技术应用的探索,正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展所长的态势。一方面,有的企业积极投身于Robotaxi的商业化实践,力求率先占领市场高地,展现自动驾驶技术在出行服务领域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如蔚来这般的企业,则更加注重智能驾驶技术如何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驾驶体验,提升道路安全,其视角更加深远,布局更为稳健。这样的差异化选择,正是市场活力的体现,也是技术进步不可或缺的驱动力。无论是积极拥抱Robotaxi的开拓者,还是理性分析的旁观者,他们的存在与努力,都在共同推动着无人驾驶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为构建更加智能、安全、便捷的出行未来贡献力量。但是也要指出的是,Robotaxi热潮汹涌,车企可能重蹈当年转型“出行服务公司”昙花一现的覆辙。

Robotaxi玩家纷纷下场
  萝卜快跑的走红之路,与武汉市民的亲切称呼“苕萝卜”及其背后的一系列趣闻轶事紧密相连。尽管初期因过分遵循程序而显得“呆萌”,却也因此赢得了大众的喜爱与信赖,多数用户对其安全可靠的特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有效解决了出行难题。
  事实上,萝卜快跑在武汉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并非一蹴而就。自2022年5月在武汉经开区启动以来,已稳健运营超过2年,目前街头行驶的萝卜快跑车辆数量已接近400辆,其中近半数实现了完全无人驾驶,剩余则配备了安全员,以确保安全。这一服务不仅在武汉“生根发芽”,更在全国11座城市累计完成了600万单运营订单,展现了其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用户基础。
  萝卜快跑的成功,是我国无人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无人驾驶行业技术路线日益丰富,市场规模以年均18.55%的复合增长率迅速扩张,从2015年的30.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00.4亿元。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部总经理陈卓透露,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通过成本优化,整车成本较上一代降低了60%,单车采购价已降至20.46万元,预示着未来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预计将于2024年底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阶段。
  面对Robotaxi市场的巨大潜力,众多车企纷纷入局,视其为必争之地。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多次公开表示将推出Robotaxi服务,并计划年底进入中国市场,其决心不言而喻。国内方面,广汽集团旗下的如祺出行已成功上市,成为自动驾驶运营领域的先锋,通过混合运营模式在广州、深圳等地提供出行服务,并搭建起开放的Robotaxi运营科技平台,吸引多方运力加入。
  新势力车企同样不甘落后,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明确表示将进军Robotaxi领域,并倾向于与运营商合作,以全球化视野布局未来。此前,小鹏汽车与滴滴出行的战略合作,正是其这一战略思路的具体体现,双方合作打造的智能电动汽车项目,预示着未来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的新篇章。
  可以看出,无人驾驶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而萝卜快跑的“出圈”只是这一变革浪潮中的一朵浪花。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持续扩大,无人驾驶出租车将成为未来城市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众带来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出行体验。
  “无人驾驶是个‘坑’”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无人驾驶技术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然而,当深入探索时,却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无人驾驶在某些方面确实像是一个“坑”。首先,技术的复杂性超乎想象。无人驾驶汽车需要精确识别路况、行人、障碍物等,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而目前的技术水平,还难以确保在所有场景下都能做出完美的决策;其次,法规与伦理的缺失也是一大障碍。无人驾驶汽车的责任归属、事故赔偿等问题尚未明确,这给法律制定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当面临紧急情况时,无人驾驶汽车应遵循何种伦理原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再者,高昂的成本也是制约无人驾驶技术普及的重要因素。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对于大多数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无人驾驶就像是一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坑”,需要不断探索、完善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无人驾驶技术真正走出“坑”外,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回顾过去数年,车企向出行服务商转型的浪潮曾一度风起云涌,上汽、广汽、吉利等国际国内巨头,以及戴姆勒、宝马等高端品牌纷纷试水,企图通过长短期租车等模式扩大市场版图。然而,这股热潮大多在1年左右便归于沉寂,暴露出市场对此类转型的接纳度远低于预期。这一时期,无人驾驶技术虽备受瞩目,但其商业化进程之缓慢,远超业界最初的乐观预期,成为众多转型尝试折戟沉沙的关键原因。
  从2017年至2020年,无人驾驶领域曾经历了一段狂热期,滴滴与丰田e-Palette的合作、丰田向移动出行公司的转型尝试等,无不彰显着行业对未来的憧憬。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随后的时间里逐渐显现,如理想与滴滴携手打造的桔电出行,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步入“自动驾驶出行3.0时代”,反而在2023年申请破产,成为行业转型失败的又一例证。
  滴滴与北汽新能源的联姻,同样未能逃脱类似的命运,尽管双方初衷美好,但合作成果却未能如预期般闪耀。这些案例共同揭示了一个事实: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之路远比想象中更为崎岖,车企在转型过程中若不能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的节奏,便容易陷入困境。
  然而,萝卜快跑的意外走红,为无人驾驶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市场对其的热烈反响,不仅提升了公众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接受度,也激发了行业内新一轮的竞逐与布局。此番热潮之下,车企们似乎更加理智与谨慎,它们根据自身定位与资源禀赋,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广汽集团双管齐下,既自建出行平台又与滴滴成立合资公司;小鹏汽车则侧重于与滴滴的技术合作与车辆供应,保持运营的灵活性;而蔚来则坚守其清醒立场,对短期内难以见到实质性回报的4级无人驾驶持审慎态度。
  这些变化表明,车企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探索已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更加聚焦于自身实际与长远发展。它们对于4级自动驾驶的终极追求并未改变,但实现路径却更加多元化与务实化。未来,无人驾驶这条赛道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与复杂,但只要车企能够保持理性与坚持创新,就有望在这一领域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人间清醒拒绝“随大流”
  李斌的独到见解反映了当前汽车行业内对于Robotaxi领域发展困境的深刻反思与担忧。他以一种近乎“叛逆”的态度,对众多车企争相涌入Robotaxi领域的热潮表示了微妙的“不屑”,并坚持蔚来将优先聚焦于提升智能驾驶的安全性能,而非盲目跟随潮流。
  在李斌看来,智能驾驶的真正价值在于减少交通事故、解放驾驶者的精力,使其驾驶过程更加安全、轻松,而非简单地取代专车或出租车司机的工作。他强调,这种对专车司机职业的潜在冲击不仅不值得鼓励,而且从商业角度来看,也未必能成就一项大生意。他担忧,如果车企盲目扩大无人出租车产能,将可能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加剧,因为无论车辆是否有人驾驶,城市的道路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
  业内专家对此表示理解,并指出4级自动驾驶与完全无人驾驶出租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尽管端到端大模型的开发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落地提供了新思路,但从理论到实践,从模型验证到实际应用,仍需跨越重重难关。因此,车企在迈向无人驾驶出租车市场的道路上,仍需保持耐心与理性。
  此外,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大规模部署还可能对已经饱和的网约车市场造成进一步冲击。近年来,多地网约车市场已发出饱和预警,司机工作时间长、收入不稳定等问题日益凸显,而用户需求的相对减少则加剧了这一困境。因此,车企在投入巨大资源推动Robotaxi项目时,不得不审慎考虑其对社会就业结构、交通状况以及网约车市场生态的潜在影响。
  凯联资本董事总经理、产业研究院院长由天宇认为,尽管Robotaxi的发展速度可能未如预期般迅猛,但当前阶段仍无需过度担忧其会对传统出行服务造成颠覆性冲击。大多数车企和方案供应商仍处于技术攻坚阶段,对于社会层面的复杂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规划。因此,在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确保技术进步能够真正惠及广大民众。
  Robotaxi没想象那么好
  由天宇对于当前Robotaxi领域的观察颇为深刻,他指出,尽管萝卜快跑的成功为行业带来了一阵“东风”,促使各家企业可能增加部分投放并尝试模仿与调整策略,但全面“all in”大规模投放的情况仍难以预见,核心障碍在于商业化落地的巨大挑战。
  网约车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其不依赖于品牌效应,而是成本与功能的直接较量。对于Robotaxi而言,高昂的硬件成本(如传感器、雷达等)、严苛的安全要求导致的运维成本增加,以及软件开发等可变成本的摊销难题,共同构成了车企与运营商面前的现实困境。加之目前Robotaxi多局限于城市部署,难以迅速扩展至更大范围,进一步加剧了商业化进程的难度。
  技术层面,尽管AI与端到端大模型的发展为无人驾驶提供了新动力,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距离真正成熟落地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AI的当前状态更多停留在模仿人类行为的初级阶段,缺乏足够的逻辑创造与灵活应对能力,这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时尤为明显。何小鹏的看法也印证了这一点,他强调Robotaxi在能力、法规及商业闭环上均存在不足,并预计2年内或迎来转折点,但整体而言仍面临诸多挑战。法律法规方面,无人出租车的长尾问题亟待解决。现行法律框架多基于传统机动车设计,难以有效应对自动驾驶技术带来的新情况,特别是在事故责任划分、数据安全及商业运营等方面存在诸多空白。尽管中央与地方层面已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自动驾驶发展,但法律层面的明确与细化仍是当务之急。
  由天宇认为,当前Robotaxi的回暖更多是阶段性现象,AI与无人驾驶技术的真正爆发尚需时日。他同时指出,网约车市场正逐步向“共享+无人化”方向演进,未来家用车也可能成为网约车的一部分,实现更加灵活与高效的出行模式。然而,这一愿景的实现同样伴随着技术、法规等重重难关,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与探索。

重蹈“出行服务公司”覆辙?——Robotaxi热潮的诱惑与陷阱|长沙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重蹈“出行服务公司”覆辙?——Robotaxi热潮的诱惑与陷阱,长沙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扫码关注公众号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 湖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 长沙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办 衡阳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办
Copyright @ 2022-2023 湖南省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12008439号 邮箱::csqclm@sina.com 电话:0731-82758735
最佳使用效果:1920*1080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5.5或以上 技术支持:海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