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概括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拆解三季度财报 看动力电池及原材料企业“众生相”
 作者:站长 日期:2023/11/22 9:26:18 人气:407 标签:行业资讯   

拆解三季度财报 看动力电池及原材料企业“众生相”|长沙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拆解三季度财报 看动力电池及原材料企业“众生相”,长沙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分享到:

中国汽车报网 

三季度是动力电池企业一年中出货的关键阶段,因此,三季度财报也一向被看作动力电池及相关原材料企业的“实力报告”。最近,A股动力电池及相关材料企业上市公司已陆续发布三季度财报,受整车企业“价格战”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的整体表现并不理想。当然这其中也有诸如宁德时代这样“增收又增利”的大赢家,但除了头部企业的“躺赢”,更多是二线和三线企业的“暗亏”。总体而言,企业的营收与利润业绩分化明显,集体“降速”是最显著的特征。
  电池企业:两级分化速度加快 净利整体“降速”
  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动力电池企业的财务表现各有千秋,个性鲜明,但又表现出明显的行业特征,即分化明显,集体“降速”。
  “躺赢”的头部企业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总收入2946.8亿元,同比增长4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1.45亿元,同比增长77.05%;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4.28亿元,同比增长10.66%。
  “宁德时代的头部效应仍然明显,营收、净利润均为行业领先,不仅前三季度净利润已经超越去年全年的307.3亿元,而且创造了平均1天净利润超1亿元的新纪录。”西北工业大学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于冬生认为,宁德时代的业务仍然处于较高速度的增长期。数据显示,2023年1~9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约为485.9GWh,较去年同期增长44.4%,创历史新高,其中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依然超过1/3。
  表现优异者并不止宁德时代一家。财报显示,国轩高科今年前三季度营收为217.78亿元,同比增长50.96%;净利润2.92亿元,同比增长94.65%,同比增幅最大。亿纬锂能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355.29亿元和34.2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6.31%和28.47%,净利润增幅也高于宁德时代。
  分析这几家动力电池企业盈利的原因,浙江新能源技术应用研究院研究员陆安程认为,一方面,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有着市场看好的技术和产品,如国轩高科业务涵盖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和输配电设备三大板块。其财报也显示,近期国轩高科Power Ocean系列储能产品通过北美UL1973标准认证和ANSI/CAN/UL 9540A测试评估,电池舱通过UL 9540标准认证,再度证明国轩高科的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一方面,全球化业务成为这些动力电池企业营收和利润的新增长点。仍以国轩高科为例,其已形成了全球化的稳定客户群体。在动力电池方面,公司客户涵盖奇瑞汽车、上汽通用五菱、江淮汽车等国内整车厂,以及越南VinFast、泰国Nuovo和美国某知名整车厂,今年以来还新增了广汽埃安、哪吒汽车等,进入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供应商体系并供货,成为大众汽车海外市场定点供应商等。
  不过相对于少数盈利企业,更多动力电池企业前三季度表现欠佳。其中,欣旺达前三季度“增利不增收”,实现营收343.19亿元,同比下降6.19%;净利润为8.04亿元,同比增长16.89%,成为“增利不增收”的代表之一。而孚能科技“增收不增利”,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2.32亿元,同比增长30.14%;净利润却亏损15.63亿元,比上年同期亏损2.78亿元。
  有统计显示,动力电池板块共有27家A股上市公司,截至10月31日18点,已有26家披露三季报,其中逾五成公司出现营收同比下滑或归母净利润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华东汽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林澍文分析认为,锂价的下滑是影响动力电池企业营收的关键因素。今年以来锂价逐渐下行,11月13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已跌至15.85万元/吨,较年初下降6成以上。除此之外,还有企业选择路线的问题。比如孚能科技,其虽然在三元软包电池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但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由于多重因素,软包电池的市占率总体较低,主要装载在价格较高的电动车上,由此使孚能科技的产品市场受到一定限制。他认为,对于业绩承压的孚能科技而言,全球化战略或许是其提升业绩的主要出路之一。
  另外,从前三季度整个电池行业来看,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差距正在快速拉大。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孚能科技4家企业的净利润之和不及宁德时代净利润的1/10。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认为,“内卷”会造成动力电池市场资源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一线和二线企业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则表示,造成净利润差距大的原因,还有技术、规模和市场份额等方面的差异性。
  除了企业两极分化外,三季度财报呈现出了一个新的趋势,即盈利集体“降速”,包括宁德时代在内。
  “值得注意的是,头部企业的盈利增速正在受到挑战。”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曾欣指出,整体盈利增速放缓成为行业无法回避的事实。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已经结束了之前营收、净利润增长双超100%的局面,到三季度,宁德时代净利润增长更是从年初的557.97%大幅放缓至三季度的10.66%。同时,还有的公司更是挣扎在亏损之中,其中孚能科技三季度亏损7.66亿元,同比下滑了462%左右,前三季度亏损更是累计达到15.63亿元。
  分析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锂价的持续下跌带来电池产品供应价格的下降,而前三季度出货的产品,原材料基本为去年锂价较高之时采购,由此抬高了成本。此外,今年以来,日韩电池企业纷纷加大了在中国及欧洲等地布局的力度,与中国电池企业的竞争更趋激烈,这种“卷”的现状既加大了企业在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出,也使电池企业不得不加大研发投入,并投资新工艺、新设备,还要积极参与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竞争,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从而出现了盈利增速放缓的现象。
  毛利率改善 海外市场值得期待
  不过,动力电池企业的财报也显示出积极的信号。相关电池企业发布的前三季度财报表明,动力电池企业的毛利率正在改善,海外市场逐渐拓展。
  总体来看,电池企业的毛利率持续改善,如动力电池企业欣旺达、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三季度的销售毛利率分别是14.36%、22.42%及18.34%。其中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的毛利率均环比有所修复;国轩高科三季度毛利率为20.81%,环比提升了8.66%。
  另外,在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已经开始进行海外布局。
  “所谓的向海外‘开卷’,其实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进程。”陆安程谈到,自2014年开始布局海外的宁德时代,已经在海内外市场展现了一定的实力,电池装机量和市场份额稳居全球前列。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宁德时代今年1~8月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54.7GWh,位居全球第二,增速达111.1%,市占率为27.7%,优势突出。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透露,预计到2024年底,国轩高科在全球的电池产能将超过200GWh。“出海”已经是多家动力电池的核心战略。
  不过,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走向海外,道路并不平坦。美国、欧洲都已经出台了新政策,对动力电池相关产品及原材料等产业链作出了新规定。“美国已经实施的《通胀削减法案》规定了动力电池及相关补贴的原则。”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张建平向记者表示,目前到美国建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国内某电池企业与美国当地车企在美国合资建厂的计划就屡屡遭遇美国有关方面的调查,这是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
  “不仅是美国,欧盟《新电池法》从环保角度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林澍文表示,除了几家头部企业,目前国内一些动力电池企业可能一时都难以适应。
  但不管怎么样,海外市场显然比国内市场的容量、潜力更大,更值得动力电池企业“走出去”,这也是众多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不畏各种艰难险阻坚定“出海”的初衷。尽管三季报中有企业的海外产品利润有所下滑,但只要中国企业坚持下去,就会迎来行业发展的更大机遇期。另外,于冬生认为,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产能进入TWh时代,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尚无力完全消纳,而“走出去”寻找海外新的市场,也是解决产能部分过剩的一条合理路径。此外,正因为有产能部分过剩,所以在国内动力电池“内卷”加剧和行业淘汰赛中,“走出去”也是避免被淘汰的选择之一。从电池企业三季报的业绩情况看,“洗牌”已经开始,行业分化其实就是产品过剩等原因所致,而客观上,海外市场仍存较大增量和机会。
  材料企业:六成“浮亏” 业绩承压大
  动力电池企业“冰火两重天”,动力电池原材料企业则集体不好过。今年以来,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下滑已经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在此影响下,动力电池原材料企业营收也受到影响。万得数据显示,近期在A股上市的79家锂电池材料概念股中已有77家发布了今年三季度业绩报告。从前三季度营收涨跌看,其中有32家公司出现上涨,有45家出现下跌。如果按照前三季度净利润的口径,有27家锂电池材料企业盈利,而有50家锂材料企业亏损,在已发布财报的企业中占比6成。
  其中,在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中,天齐锂业位居首位,实现营收333.99亿元,同比增长35.52%;净利润80.99亿元,同比减少49.33%。与天齐锂业并称“锂业双雄”的赣锋锂业,虽然其营收与净利润排名行业第二位,但却均出现同比下降。其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6.82亿元,同比减少6.99%;净利润60.1亿元,同比减少59.38%。
  “动力电池原材料企业在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同样呈现分化走势,6成企业亏损,表明业绩承压较大。”于冬生分析原因称,一方面,碳酸锂价格的波动较大,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除此外,碳酸锂期货市场交易情况、相关市场参与者的博弈、预期及行为等因素都会影响价格,从而使企业承受较大成本压力。另一方面,除了市场因素,也与企业的经营模式等因素有关。例如,天齐锂业采用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在实现原材料100%自给自足、保证资源供给的同时,最大化降低了原材料成本。相比之下,自给率较低的锂企业绩则压力较大,体现在业绩表现上欠佳。如雅化集团由于部分原料需要外采,进一步提升了成本,导致出现亏损。其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4.71亿元,同比降低6.38%;净利润8.07亿元,同比下降77.22%。与雅化集团类似的还有2021年才转型而来的金圆股份,由于其所掌握的锂资源较少,业绩受锂价波动影响更大,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5.4亿元,同比下降64.89%;净亏损0.76亿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25亿元。由此可见,经营模式与掌握资源的程度是抵御市场风险较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
  不过,在集体不景气的情况下,也有企业逆势而上。今年上半年出现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的西藏矿业三季度逆势反转,其三季度营收2.76亿元,同比增长162.04%;净利润0.88亿元,同比增长3259.51%。
  “这是因为在锂材料市场价格下行的情况下,以西藏矿业为代表的主打盐湖提锂的工艺凸显了成本优势。”林澍文表示,与矿石、锂云母提锂企业相比,成本相对低廉的盐湖提锂企业有更高的利润空间,且在气温相对较高的三季度成本更低,而且西藏矿业还掌握着扎布耶盐湖的独家开采权。与其情况相近的盐湖股份也在三季度表现良好,碳酸锂的产量为1.17万吨,同比提高34.05%,销量1.3万吨,同比提高41.77%,产销均表现出良好增长趋势。
  “整体来看,动力电池材料行业受市场价格影响较为直接。”陆安程认为,目前市场上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已经从高峰期的60万元/吨,一路下行到了15万元/吨左右。身处上游的材料企业如果不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依然以原有的较高成本的方式运转,就会出现利润下滑的情况。而且,碳酸锂矿的产能与实际可投放市场的材料产品并不能划等号。同时,在材料产业链上,由于材料行业上下游扩产周期不同,部分中游材料加工企业的产能有可能难以获取足够的原料来源,导致其产能利用率不足,都会影响产品的供需。目前碳酸锂几乎处于供大于求的阶段,所以导致了市场价格的下降,并导致前三季度6成材料企业亏损的局面。
  墨柯认为,碳酸锂价格整体受供需关系影响,全年来看,受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影响,碳酸锂远期过剩压力较大。今年,锂电企业三、四季度仍以去库存为主,虽排产和开工率较上半年有明显改善,但相较往年抢装式生产,今年锂电企业普遍动能不足。这也是导致三、四季度,锂电传统旺季锂矿价格持续性下探的重要原因。
  锂价难回高峰时期 企业需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
  未来锂价走势如何?行业中长期的基本面如何?这些与材料企业乃至动力电池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持续引发行业关注。
  天齐锂业相关负责人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锂材料行业和其他任何成熟的行业类似,都会有周期性波动。近期的锂价波动和以往的合理波动有较大差异,期货市场也可能对市场走势造成一定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其实,锂材料市场的走势是多种因素的集中反映。”陆安程向记者表示,其中,既有宏观经济、消费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影响,也有产业政策、市场驱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从而带来对动力电池材料需求的影响,更具体些,还有锂材料行业的整体供需格局、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可以影响锂材料价格的走向,也会对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一定影响。从目前的行业发展现状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起码从现在到明年的1年左右的时间,锂材料价格还会持续下行。
  于冬生同样认为,从目前国内锂材料产业链现状看,国内的锂矿及中游加工企业、锂材料企业已经基本成形,未来一两年内难以有大的变动,锂矿的勘探也需要时间,短期内出现大型锂矿的机会可能不是很多。此外,一些相关的锂材料企业、动力电池企业甚至少数有实力的整车企业,还从国外进口锂矿石。因此,锂材料的供应不会再出现短缺的情况。同时,由于碳酸锂期货市场运行较为平稳,碳酸锂材料的市场价格也难以大起大落,平稳下行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将会是总的发展基调。“总体来看,未来1~2年内,锂材料价格在8万元/吨至13万元/吨左右之间波动可能会成为常态。”他表示。
  林澍文表示,碳酸锂材料价格已经难以上行,但太低将会给相关企业带来更多压力,因此,在中位数之间有所波动较为合理。由此,相关材料企业也可以借机维系掌控产业链的能力,以及加速工艺创新,以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来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拆解三季度财报 看动力电池及原材料企业“众生相”|长沙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拆解三季度财报 看动力电池及原材料企业“众生相”,长沙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扫码关注公众号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 湖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 长沙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办 衡阳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办
Copyright @ 2022-2023 湖南省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12008439号 邮箱::csqclm@sina.com 电话:0731-82758735
最佳使用效果:1920*1080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5.5或以上 技术支持:海曜网络